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爱旅游。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厦门竹坝农场,以南洋风情、饮食特色和自然山川为旅游主题的景区

厦门竹坝农场,以南洋风情、饮食特色和自然山川为旅游主题的景区

我们爱旅游 2025-08-24
导读南洋风情的闽南侨乡:厦门竹坝农场全景导览。在厦门同安区三秀山南麓的葱郁山谷间,隐藏着一座“没有国界的文化村落”——竹坝华侨农场。这片1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自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安置了来自印尼、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八国的5000余名归侨,形成了中国东南沿海独特的“小联合国”。漫步其间,棕榈树掩映的彩色南洋建筑、飘荡着黄姜与椰浆香气的街巷、身着纱笼的归侨老人,无不诉说着跨越海洋的文化记忆。一、舌尖上的南洋:风味流转的饮食图谱归侨家庭的厨房是竹坝最生动的文化展馆。印尼归侨刘瑞金家族经营的巴厘岛美食馆

南洋风情的闽南侨乡:厦门竹坝农场全景导览。

在厦门同安区三秀山南麓的葱郁山谷间,隐藏着一座“没有国界的文化村落”——竹坝华侨农场。

这片1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自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安置了来自印尼、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八国的5000余名归侨,形成了中国东南沿海独特的“小联合国”。

漫步其间,棕榈树掩映的彩色南洋建筑、飘荡着黄姜与椰浆香气的街巷、身着纱笼的归侨老人,无不诉说着跨越海洋的文化记忆。

一、舌尖上的南洋:风味流转的饮食图谱

归侨家庭的厨房是竹坝最生动的文化展馆。

印尼归侨刘瑞金家族经营的巴厘岛美食馆里,一道金灿灿的姜黄饭浓缩了半世纪的风味传承:

选用自种黄姜研磨成粉,与椰浆、香茅共舞,闽南特色的花生与青葱点缀其间,成就了“既原真又在地”的融合美味。

越南归侨的米纸卷则主打清爽,包裹着鲜蔬与香草,蘸上鱼露柠檬汁,恰似湄公河畔的清风拂面。

更令人称奇的是素食文化的创新。

为满足寺庙僧侣需求,咖喱酱中巧妙融入椰汁与菠萝,素豆腐吸饱汤汁后焕发南洋灵魂。

配上一杯农场自酿的酸角黄姜饮,或是联合国难民署援建的酒厂出品的竹坝米酒——这款被法国调酒师盛赞为“中国最佳白酒”的佳酿,让风味体验臻于完满。

二、风情体验:从歌舞韵律到田园野趣

竹坝的魅力在于其度的文化表达:

艺术与仪式:

清晨的归侨史迹馆前,印尼传统迎宾舞随甘美兰乐音翩跹;古民居改造的图南美术馆内,当代雕塑与南洋老物件碰撞出“同频之和”。

生态互动:

4000亩果园随季节更替奉上杨桃、波罗蜜等热带水果采摘之乐;滑草场上的欢笑与动物表演区(小猪赛跑、猴戏杂技)的童趣交织。

农旅融合:

作为闽台农业合作样板,这里引种“军营红”番茄,设立麦当劳生菜基地,更吸引农业奖得主培育出单重两斤的“杨桃之王”。

三、时光走廊:归侨奋斗简史

走进竹坝归侨史迹馆,一部移民垦荒的史诗徐徐展开。

1960年,搭载着印尼归侨的“俄罗斯号”邮轮停靠广州港,抽签分配让这群怀揣《人民画报》上“祖国梦”的游子扎根竹坝。

他们初种橡胶、剑麻失利,却凭坚韧开垦出龙眼经济林,更从故土带来黄姜种子与波罗蜜树苗,让异乡作物在闽南沃土重生。

如今,老侨民在门前啜饮印尼咖啡、制作九层糕的场景,已成为竹坝的日常风景;而年轻一代如刘瑞金的双胞胎儿子,正以“留守传承糕点铺”与“外出执教”的不同选择,续写侨乡新篇。

四、未来图景:国际慢城的崛起

竹坝的规划正迈向更深度的文旅融合:

水域开发:竹坝水库周边8000亩区域将打造水上运动、野营攀岩等综合基地。

文化复刻:赴东南亚采风,在文化广场建设中植入原真风情元素。

产业链延伸:百味宫果酒工坊、龙星宝手作展厅串联起“从果园到餐桌再到文创”的体验链。

随着“竹缘农庄”“印尼饭店”等餐饮集群日接待能力突破千人,这座曾以安置归侨为使命的农场,正蜕变为国际化的南洋风情度假区。

旅行贴士

交通情况:

距同安城区10公里,自驾最宜;公交可乘12路至北辰山转乘。

体验重点:

归侨史迹馆(免费)、南洋歌舞(定时演出)、果园采摘(时令收费)、黄姜饭制作(餐馆体验)。

联游推荐:

与15分钟车程的北辰山共游,观十二龙潭瀑布,访闽王王审知开闽史迹。

结语

竹坝的故事,恰似一碟千层糕——每一层都是归侨用乡愁与汗水叠砌的生活智慧。

当南洋的斑斓色彩漫过闽南的山野,这座农场终以包容之力,让离散的种子绽放出跨越时空的文明之花。

Copyright © 2019- myak.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