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已初至,晚霞渐染天际,微风拂过中山公园,丝竹之音悠然响起。今晚,音乐堂内悠扬的琴声仿佛穿越千年,带领人们走入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在这柔和的秋风中,2025年“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落下帷幕。伴随着音符的落下,长达52天的艺术旅程告一段落。
自1994年起,“打开艺术之门”已走过32个春秋,它始终以培养艺术素养为己任,致力于用艺术滋养每一颗心灵。每一场盛会,都是一次文化的觉醒,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感官的享受。今年夏天,这一艺术节再度焕发新生,以42场别开生面的演出、12个创意十足的艺术夏令营、6场极具深度的“中国人的音乐”讲座、4大主题艺术工作坊,以及众多公益活动,编织出一幅丰盈多彩的文化画卷。
此次艺术节的闭幕音乐会,犹如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奇观,主题为“国乐奇缘 童心飞扬”。北京民族乐团的首席指挥张鸣执棒,二胡大师宋飞倾情加盟,乐团首席于海也为观众带来精彩的导聆。这场演出跨越了时代的藩篱,选取了《西游记》、《哪吒传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经典动画,巧妙融合丰子恺的漫画意境和现代动漫《天空之城》、《大鱼》的乐曲,用民族乐器讲述一个个充满童心的故事。如此别出心裁的表演,既注入了古老民族音乐的活力,也为年轻一代开辟了理解与热爱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北京民族乐团的团长武旭海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真正喜欢民族音乐,让这种艺术深入他们的内心。”二胡演奏家宋飞也感慨道:“‘打开艺术之门’是我非常尊敬的公益艺术品牌,它为无数家庭带来了艺术的光辉,这种始终如一的坚持令人感动。”
在音乐会之前,音乐堂大厅里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乐快闪演出,曲目如《新赛马》与《百鸟朝凤》,令在场的观众们惊喜连连。这些不期而至的音乐邂逅,为艺术节增添了无数色彩。而在闭幕前的抽奖环节,更是成为了“打开艺术之门”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亮点,幸运的观众们得到了艺术节珍藏版T恤、八喜礼品卡等丰厚奖品。更令人期待的是,明年艺术节的闭幕式入场券也已提前送到观众手中,预示着下一年的相会。
艺术节的精彩不仅体现在音乐演出上,还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突破。今年,艺术节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深耕和艺术体验的创新。琵琶、古琴、笛箫、京剧等艺术夏令营依旧热度不减;新推出的“非遗体验营”尤为亮眼——湖笔制作、景泰蓝点蓝、京绣技艺、药香制作等非遗项目,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亲身体验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生命力。这些项目的火爆程度令许多场次一票难求,甚至因需求过高追加了更多场次。除了传统项目的延续,艺术节还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重量级学者,推出“中国人的音乐”系列讲座,引导公众从学术角度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的深厚底蕴与文化精髓。
此外,艺术节还创新性地结合现代艺术形式,开设了流行乐队演奏、广播剧制作等新型夏令营项目,更与中国电影博物馆合作,带领孩子们走进电影配音的奇妙世界。还有管风琴积木搭建、音乐鉴赏盲盒等互动性强的艺术体验,让艺术与日常生活无缝接轨,深深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其中。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艺术活动,“打开艺术之门”不仅在北京本地吸引了大量观众,还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文化旅游的重要亮点。今年,来自意大利的父女,萨尔瓦多的留学生等游客也加入其中,他们通过参与非遗体验,感受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发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由衷赞叹。
“打开艺术之门”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文化的桥梁。保利紫禁城剧院的史永锋总经理感慨道,今年艺术节的上座率高达70%,且演出、夏令营等活动的参与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北京本地,外地甚至国际的观众也逐渐成为常客。这一现象,不仅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力,也让艺术消费成为了现代旅游的新趋势。
回顾整个暑期,艺术节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美妙的音乐与震撼的视听体验,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对未来艺术教育的探索与突破。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推开那扇通往艺术的大门,让更多人走进艺术的世界,感受它带来的力量与光辉。在这条漫长的文化道路上,愿每一个心怀艺术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