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遗弃罪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3种观点: 遗弃罪自首不会判刑,最严重的是缓刑。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拒绝扶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情节恶劣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法律分析遗弃罪自首不会判刑的,遗弃本身不是重罪你有悔过表现基本不会判刑,最严重的就是缓刑。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拓展延伸遗弃罪自首是否能减轻刑罚?遗弃罪自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事实被发现之前,自动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主动交代自己犯罪事实的行为。自首可以表现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的悔过态度,表明其有认罪悔罪的诚意。因此,自首可以作为量刑时的酌定因素,有可能被法院考虑并对刑罚做出适当减轻。然而,具体减轻的程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首的时机、自首的真实性、犯罪行为的性质等。因此,对于遗弃罪自首是否能减轻刑罚,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最终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结语遗弃罪自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刑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自首表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悔过态度,显示出认罪悔罪的诚意。然而,具体减轻的程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首的时机、真实性和犯罪行为的性质。因此,对于遗弃罪自首是否能减轻刑罚,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最终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八节 鉴 定 第二百五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提出申请,以及办案部门或者侦查人员对鉴定意见有疑义的,可以将鉴定意见送交其他有专门知识的人员提出意见。必要时,询问鉴定人并制作笔录附卷。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二节 侦查终结 第二百九十二条 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记录在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在起诉意见书末页注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一节 罪犯的交付 第二百九十八条 对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罪犯,如果罪犯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以及执行通知书,将罪犯交付执行。对人民法院作出无罪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判决,如果被告人在押,公安机关在收到相应的法律文书后应当立即办理释放手续;对人民法院建议给予行政处理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