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爱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辨析直肠脱垂和脱肛的区别 直肠脱垂

如何辨析直肠脱垂和脱肛的区别 直肠脱垂

来源:我们爱旅游

直肠脱垂和脱肛是一回事吗?直肠脱垂和脱肛的区别在哪里?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关于直肠脱垂的相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如何辨析直肠脱垂和脱肛的区别,一起往下看吧。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的病因

直肠脱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

发育不良幼儿、营养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现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小儿骶骨弯曲度小、过直,手术、外伤损伤肛门直肠周围肌或神经等因素都可减弱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肠易于脱出。

2.腹压增加

如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难、多次分娩等,经常致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其他

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黏膜脱垂。

目前,引起直肠完全脱垂有以下两种学说。

①滑动疝学说

因腹腔内压力增高及盆底组织松弛,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处直肠前腹膜反折部被推向下移位,将直肠前壁压入直肠壶腹,最后脱出肛门外。

②肠套叠学说

套叠始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在腹压增加,盆底松弛等因素影响下,套叠部分不断下移,最终使直肠由肛门外脱出。

如何辨析直肠脱垂和脱肛的区别

专家分析说,很多时候,脱肛在医学上又称之为“直肠脱垂”,是老年人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直肠周围结缔组织松弛,肛门括约肌无力,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尤其是神经系统机能减退等,是脱肛的病理基础;老年人患便秘、腹泻、长期咳嗽、排尿困难等慢性病,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是脱肛的常见诱因。

专家介绍,民间俗称的“脱肛”泛围很广,由于人们缺乏医学知识,将凡是有肿物或肉赘从肛门内脱出到肛门外的病都叫“脱肛”,这样就将内痔外脱、嵌顿痔、炎性外痔,甚至血栓外痔都误认为是“脱肛”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真正的直肠脱垂。可见民间俗称的“脱肛”中包括了直肠脱垂和部分脱出性痔,面现代医学所讲的直肠脱垂就是指直肠和直肠黏膜的脱出,所以二者不应该混淆。

专家介绍,脱肛早期表现便后有直肠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托才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再后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

临床上根据脱出物长度分为I度(3~5厘米)、II度(5~10厘米)和III度(10厘米以上)脱垂。

但是到目前为止,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只是知道下列各因素与发病有关:

1.解剖因素

小儿骶尾骨弯度小直肠较垂直腹内压增高时直肠缺乏支持而易于脱垂直肠前陷凹腹膜反折过低腹内压增高和肠袢压迫使直肠前壁突入直肠壶腹导致脱垂老年人肌肉松弛生育过多或分娩时会阴撕裂亦可使直肠发生脱垂。

2.腹内压增高

长期便秘腹泻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难等引起腹内压增高可导致直肠脱垂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直肠脱垂常伴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疾患两者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神经系统病变时控制及调节排便的功能发生障碍直肠慢性扩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减弱从而产生便秘和控制排便能力下降排便时异常用力使肛提肌及盆底组织功能减弱也是直肠脱垂的常见原因。

3.其他

外伤手术引起腰骶神经麻痹致肛管括约肌松弛引起直肠黏膜脱垂。

专家提醒,在遇到类似的病症时候,还需去医院检查,不能单纯的认为脱肛就是直肠脱垂,以免耽误了治疗!

结语:看完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现在对于直肠脱垂的相关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直肠脱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大家要及时治疗哦。

Copyright © 2019- myak.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